老龙湾畔剪纸红 ——临朐剪纸传统技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孙立娟创业故事
发布时间:2020-11-05 14:14:05文章来源:临朐县人力资源服务中心 王艳超 卢相青 张晓静阅读:
“中国有个老龙湾,都说它是生命的泉。天涝它不涝,地旱它不干,泽被千万家,碧波五千年……”一曲《老龙湾》,欢快激昂的旋律,常思思的演唱蜚声大江南北。
老龙湾是全国72大名泉之一。剪纸作品《北国江南老龙湾》,把老龙湾的凉亭长桥、涌泉茂竹、秀水绿柳等美景融为一体,传神如画地表现出流光溢彩的佳境,不禁让人拍案叫绝。这位剪纸高手就是位于老龙湾风景区西大门南侧的品艺斋主人孙立娟,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临朐剪纸传统技艺项目县级代表性传承人。
传承技艺,申报非遗
剪纸,也称为剪纸艺术,是剪刀和刻刀在纸上进行艺术和加工的一种民间艺术。窗花剪纸代表着丰收、喜庆和浓浓的祝福,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
剪纸作为女红的必修技巧,成了女孩子从小就要学习的手工艺。1972年出生于寺头镇上河庄村的孙立娟,在她小时候,逢年过节家人都剪一些喜庆、漂亮的红纸花贴在窗户和大门上,外祖母经常用剪刀和红纸片剪一些小鱼小猫和小娃娃哄她玩。孙立娟耳濡目染,渐渐喜欢上了剪纸并且入了迷,有时她还央求跟着外祖母学剪纸,老人就教她剪简单的窗花。特别是家有喜事的人家,都请她外祖母、母亲去剪纸贴喜棚,看着正中贴的团荷和墙四角的蝴蝶,还有窗口张贴的双喜字、鸳鸯,孙立娟非常喜欢,就跟在大人后面临剪。母亲见状,就手把手地教孙立娟四角的“角花”和折剪的“团花”。在母亲的精心指导下,心灵手巧的孙立娟十几岁剪纸就有模有样了,能剪出简单的花虫鸟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孙立娟说,当初自己上学后非常爱好美术,对剪纸样式、 形象、色彩很感兴趣,就从前辈或姐妹那里要来学习剪纸的花样,通过临剪、重剪、画剪、描绘自己熟悉而热爱的自然景物,如鱼虫鸟兽、花草树木、亭桥风景,坚持不断练习实践,最后就能信手剪出新的花样来。
孙立娟结婚后,因为爱好剪纸手艺,就在冶源街道车家沟村幼儿园工作,专门开设了绘画班和剪纸班,施展剪纸才华,教育培养孩子们的剪纸情结和兴趣爱好。
10多年的幼儿园教学实践,经过参加县里举办的美术培训班,请教名师解答传统剪纸的疑点,孙立娟的剪纸作品发展日臻成熟,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剪纸艺术风格。在国家二级编剧冯益汉老师推介下,孙立娟的剪纸艺术得到应有重视,剪纸是临朐县濒临失传的民间艺术,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立即申请办理!
于是,孙立娟在冯益汉老师和县文化馆的帮助下,积极准备办理非遗材料,申请“临朐剪纸项目”。2018年11月,临朐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公布《临朐县第七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孙立娟成为临朐剪纸传统技艺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取经”传习,自成风格
剪纸艺术是一门“易学”但却“难精”的民间技艺,有着“千刻不落,万剪不断”的完整性。孙立娟介绍说,剪纸作品就是要把所展现的形象通过精心构思合理剪刻,做到既连接又自然。
走出去、学进来是孙立娟学习剪纸的两个方向。为了更好地提升发展剪纸传承艺术,孙立娟积极参加县文化馆组织的山东艺术学院培训班进修学习,注重学习总结提高。她系统地学习了题材、速描、构图、绘画、刀法运用、造型手段及电脑操作等技术,使自己的剪纸艺术水平有了更大的提升。
同时,她在网上搜索联系剪纸高手,与河北唐山市剪纸大师张建中、南京大学陈竟教授取得联系,并把自己的剪纸作品发到网上,请大家品评。老师指点,学生努力,孙立娟技艺水平突飞猛进。张建中推荐邮寄新著《零起点学剪纸》,鼓励孙立娟系统学习实践,把剪纸推介出去,让更多的人认识剪纸,继续做好剪纸艺术传承工作。
走进孙立娟在风景秀丽老龙湾畔开办的工作室——“品艺斋”,一楼为接待室兼展厅,剪纸作品挂满了墙摆满了展柜,琳琅满目,不一而足。(莲)年有余(鱼)、胖娃娃、梅开五福,有手持板斧和大刀的二门神,有荷锄而归的村姑,有鲁迅、钟南山等人物创作,还有梅兰竹菊等,神奇的是康熙“福”剪纸中套着牡丹,融为一体,真是画中有福、福中有花。二楼是剪纸传习所,墙上挂满了学员的作品,桌子上摆满了学习剪纸的剪刀、刻刀和红纸。“对剪纸而言,阳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连,阴纹的剪纸必须线线相断,剪纸的线条可以归纳为五个字:圆、尖、方、缺、线。要求达到: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孙立娟正在为培训的学员讲着剪纸技巧,“剪纸牡丹最能说明这个道理,牡丹叶片高低不同,光照的一面和背光的一面就是阳纹剪纸和阴纹剪纸”。怪不得她的作品剪纸“牡丹花”格外叫好,上门求购者也络绎不绝。一度人们说起剪纸来,就说冶源有个“剪纸牡丹”、“剪纸仙子”。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精神追求的提高,现在学剪纸的越来越多,很多小学生热情更高,有的家长来给孩子报名,一同挖掘剪纸非遗艺术瑰宝。现在剪纸传习所里,孙立娟手把手教着30多名小学生学剪纸技艺,总结出剪纸24字口诀“先上后下,先细后粗,先左后右,先里后外,手眼一致,用刀求稳”,指导学员学习对折、三折,四折、五折,一般学到六折,最多还能九折,剪出的图案让学员大开眼界,为之赞叹。
今年疫情期间,孙立娟创建微信公众号“ 临朐品艺斋立娟剪纸 ”,通过线上进行剪纸教课。同时,孙立娟创作发表抗疫宣传剪纸作品,化作无声的祝福和鼓舞人心的力量。其中,如剪纸作品《送病,去病》、《心连心,抗疫情》、《候车室消毒》、《人物肖像陈薇院士》、《保护人民群众》、《武汉加油》、《白衣天使,救死扶伤》、《万众一心》等不同题材的抗疫“瞬间”,给人以深刻的视觉冲击力。
创建工坊,带动就业
孙立娟成为剪纸非遗传承人,深感肩上的担子沉甸甸的:既要把非遗剪纸艺术传承下去,让更多人学会剪纸、发扬光大,又要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把临朐的旅游文化资源以非遗产业剪纸形式推介出去。
风景画与剪纸相互融合,是孙立娟的一大突破。孙立娟不耻下问,虚心请教县内画家,学梅画梅,临摹老龙湾的陈荣《竹》碑拓片,仔细观察牡丹花蕊乍开、含苞待放的形态,做到胸有成竹,独领风骚。
在剪纸传习所,孙立娟介绍说,在构图上,剪纸不同于其他绘画,可将不同时空和不同空间的物体放在同一个平面上,作对称、均齐、平衡、组合、连续等处理。它可以把太阳、月亮、星星,飞鸟、云彩,同地面上的建筑物、人群、动物同时安排在一个画面上,互不遮挡,互不重叠,达到“看得多、看得全”的审美境界。现在,她凭着经验和灵性任意取舍自然挥洒,创作出《锦上添花》《喜上眉梢》《石门红叶红》《农家乐》《北国江南老龙湾》《富贵牡丹》等栩栩如生的剪纸作品。
近年来,孙立娟创建文化工坊带动群众就业,有力推动临朐剪纸艺术产业的发展。孙立娟常应邀或主动联系学校进行剪纸非遗讲习,全县上百所学校留下她传承的足迹、讲习的声音,使孩子们掌握了大量的剪纸技能和绘画要点。冶源街道北杨善剪纸艺术博物馆成立初,孙立娟为其村20多名剪纸艺人培训,比较系统辅导教学剪纸技艺,非遗剪纸文化教学传承做得有声有色。她走进敬老院剪“寿”字、“福”字为老人送去温暖,深入九山、柳山镇的社区参加“秀美临朐•浓情四季”文艺演出,表演非遗传承剪纸模特秀;创办剪纸培训班传授剪纸技法和最新潮的剪纸艺术,培养了大量剪纸爱好者和从业者,发展壮大剪纸传承队伍。孙立娟通过网络推介剪纸技艺,自学装裱技术,开发出系列衍生品如剪纸时装、文化衫、扇子、工艺礼品等,网上教学、直播带货,把非遗剪纸产品销往五湖四海。
经过多年剪纸艺术教学实践与探索,孙立娟的剪纸水平不断提升,并得到创新发展。孙立娟成为潍坊市女书画家协会会员、临朐县美术家协会会员、临朐老干部书画研究会会员、临朐县非遗剪纸传承人。孙立娟剪纸作品也连续获奖,在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会荣获二等奖,在杭州剪纸非遗展中荣获一等奖,作品《开国元勋丰功伟绩》展现十大元帅风采,在临朐县庆祝建党97周年剪纸作品展中获一等奖,全县首届传统工艺暨非遗博览会剪纸获一等奖。今年,在疫情期间市里举办的网上艺术品比赛中,《院士钟南山》获优秀奖。8月30日,在“绝技万万千·高手在民间”第二届潍坊市民绝活大赛上,孙立娟作为临朐县绝活高手参加,现场展示剪纸技艺,反响空前。
“中国有个老龙湾,一湾阅尽天下泉。老龙湾呀老龙湾,龙魂龙魄铸风范,唱上一首龙湾曲,诗情画意满人间。”谈起今后的发展,孙立娟说,艺无止境,剪纸艺术传承更无止境。她要尽其所能,向人们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艺术魅力,推广传播临朐剪纸艺术,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贡献力量,擦亮临朐非遗剪纸这张名片。
图片说明:在品艺斋剪纸传习所,孙立娟(中)向参观学习者讲解剪纸创作的技巧
